關于2020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獎申報公示
根據《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及其實施細則有關規定,現將我公司參與申報的2020年重慶市科技進步獎“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技術研究及應用”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9日。公示期間,如對本項目有異議,請實名提交書面異議至我公司,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
聯系人:丁健
聯系電話:023-63757392
郵箱:dingjian@cqlandun.com
附件:
![]() |
“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介紹.docx" |
重慶藍盾電子技術服務公司
2020年7月1日
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介紹:
一、提名類別及等級: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二、項目名稱: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技術研究及應用
三、提名單位: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四、項目簡介:
治安防控工作需要強有力的科技支持與保障,視頻圖像處理與分析技術是案事件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事后追查的重要手段。課題組持續十余年開展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取得創新性成果:
1、主要技術內容
(1)針對視頻圖像系統制式、型號多樣,大范圍、散布式分布的視頻圖像匯聚問題,突破視頻圖像匯集與分布式實時壓縮存儲的技術;
(2)針對早期視頻成像技術局限、設備老化、故障,光照、四季、晝夜、晴雨等成像環境變化所導致的視頻圖像質量低下的問題,突破視頻圖像去噪、超分辨率重建、融合增強技術;
(3)針對治安防控管理對治安事件事前預警、事中處置的需求,突破復雜場景下的可疑目標檢測與跟蹤、異常行為檢測、人臉識別等智能圖像分析技術;
(4)研發一體化集成的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系統,滿足治安防控管理部門日常管理與應急處置需求。
2、技術創新點
(1)提出多信號傳輸與匯聚,基于壓縮感知的視頻圖像高效壓縮,多層級關系的視頻圖像實時分布式存儲方法;開發可遠程斷電和重啟的信號匯聚傳輸裝置、“x3000云存儲系列”等產品;
(2)提出基于統計局部秩特征的視頻圖像去噪、基于SAE和稀疏表示的超分辨率重建、基于字典學習的融合增強技術,形成視頻圖像質量提升系統解決方案;
(3)提出復雜場景下的基于深度學習的可疑目標檢測與跟蹤、異常行為檢測、人臉識別等智能圖像分析方法,開發視頻云作戰室等產品;
(4)綜合應用多種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技術,開發可拓展、可配置的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系統架構。
成果結論為:總體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可靠性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知識產權
(1)授權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公開發明專利1項;發表相關論文22篇;完成軟件著作權登記19項。
4、應用推廣及效益
研制生產的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分析軟硬件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全國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的社區安防、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項目建設,2017-2019三年銷售合同額累計4.73億元?,F場應用表明,系統(產品)運行高效可靠,能滿足治安防控日常管理與應急處置需求,降低了治安案事件發生率,維護了社會穩定。
五、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
本項目由重慶大學(簡稱重大)牽頭,聯合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科云從)、重慶藍盾電子技術服務公司(簡稱藍盾公司)、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紫光華智)、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恒鋒公司)五家單位共同完成。
重慶大學為本成果的第一完成單位,在本項目中為視頻圖像匯聚,視頻圖像質量提升、視頻圖像智能分析提供主要理論技術支撐。尹宏鵬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在本項目中負責整體研究思路的把握,研究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以及項目協調工作。與其他成員共同深入研究了視頻圖像壓縮存儲、視頻圖像質量提升、視頻圖像智能分析理論技術,主持研發了“視頻圖像質量提升軟件”、“運動目標檢測與識別系統”等系統平臺,參與研發了視頻云作戰室等系列產品。完成人李偉紅、張可、龔衛國、胡友強、周瀚、鄭恒毅均為重慶大學項目組的核心成員,是本項目專利的主要發明人、論文的主要作者以及軟件系統的開發者。
中科云從為本成果的第二完成單位,在本項目中主要為視頻圖像智能分析關鍵技術提供理論研究,研發人臉識別與分析相關產品。自2015年成立之初,中科云從在智能圖像處理領域與重慶大學展開深度合作,并共同開展了 “社會治安動態防控系統中人臉識別應用技術研究”項目合作。項目成果完成人溫浩、周曦和李夏風均為中科云從技術負責人,在本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與重慶大學共同研究了復雜場景下的人臉識別相關技術;研發了“云從科技智能安防管理系統”、“云從科技智能安全管理系統”和“動態人臉識別系統”等軟件系統平臺;開發了火眼跨鏡追蹤系統、歐神視圖匯聚分析平臺等產品;并負責相關產品在各地的應用推廣與示范,形成合同銷售額1.42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
藍盾公司為本成果的第三完成單位,在本項目中主要負責視頻圖像匯聚技術研究以及智慧平安城市綜合服務平臺開發。自2013年,藍盾公司與重慶大學開始產學研合作,雙方共同承擔了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重慶南岸智慧型平安城市綜合技術應用示范”。此后,雙方一直針對面向治安防控的智能圖像處理與分析軟硬件設備研發保持密切合作。項目成果完成人彭濤、張智彬是藍盾公司技術負責人,主持研發了視頻圖像匯聚相關軟件平臺,開發了“可遠程斷電和重啟的信號匯聚傳輸裝置”等視頻圖像傳輸相關產品;負責相關產品在重慶市公安局南岸區分區、墊江縣公安局等地的應用推廣與示范,驗證與完善了本項目所提技術,形成合同銷售額八千余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
紫光華智為本成果的第四完成單位,在本項目中負責將重慶大學研究的視頻圖像匯聚,視頻圖像質量提升、視頻圖像智能分析技術集成于公司云存儲系列、視頻云作戰室等產品上,并對相關成果進行推廣應用。自公司成立以來,紫光華智與重慶大學在智能圖像處理領域與重慶大學展開深度合作,并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項目成果完成人王義是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參與研究視頻圖像存儲、匯集技術;負責將重慶大學等單位所提出的理論技術集成到x3000云存儲系列、視頻云作戰室系列產品;負責相關產品在重慶市兩江新區、渝北區,北京市順義區等地的智慧社區、智慧城市建設形目中實現應用的應用推廣,驗證與完善了本項目所提技術,形成合同銷售額一億余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
恒鋒公司為本成果的第五完成單位,主要負責組織本項目成果的工程化應用,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自2015年以來,恒鋒公司與重慶大學在智能圖像處理領域與重慶大學展開深度合作,并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項目成果完成人魏曉曦、陳榕魁是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主要負責將重慶大學等單位所提出的理論技術集成到相關綜合應用軟件平臺;負責平臺在重慶市黔江區、奉節縣、彭水縣,海南省瓊海市,福建省漳州市等地的平安城市建設相關工程中推廣示范應用,驗證與完善了本項目所提技術,形成合同銷售額兩億余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
六、推廣應用情況:
2014年開始,項目組成員即在全國推廣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技術,先后在重慶市兩江新區、渝北區、彭水縣、奉節縣,北京市順義區,海南省瓊海市,福建省漳州市等全國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的平安城市、雪亮城市建設工程中得到應用,2017-2019三年銷售合同額累計4.73億元,有效降低了治安案件發生率,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
七、本項目成果曾獲科技獎勵情況:
無
八、主要知識產權證明目錄:
九、主要完成人情況表
尹宏鵬:第一完成人,教授。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研究思路的把握,研究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以及協調項目的順利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總工作量的8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對大規模視頻匯聚技術、視頻圖像質量提升技術、視頻圖像智能分析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主持開發了“視頻圖像質量提升軟件”、“運動目標檢測與識別系統”等軟件平臺、參與開發了研發x3000云存儲系列、視頻云作戰室系列產品,對第1、2、3、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偉紅:第二完成人,教授。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主要負責項目的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工作。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8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對視頻圖像質量提升技術進行了理論研究,設計了一種基于統計局部秩特征的圖像去噪方法;提出了一種基于局部秩先驗的單幅圖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對第2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溫浩:第三完成人,博士,聯合創始人兼學術總監。工作單位: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單位: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8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主持開發了“云從科技智能安防管理系統”、“云從科技智能安全管理系統”和“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對第3、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彭濤:第四完成人,副總經理。工作單位:重慶藍盾電子技術服務公司。完成單位:重慶藍盾電子技術服務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8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研發“可遠程斷電和重啟的信號匯聚傳輸裝置”等,并負責相關成果的應用推廣,對第1、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義:第五完成人,副總裁。工作單位: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單位: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8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參與研究視頻圖像存儲、匯集技術;研發x3000云存儲系列、視頻云作戰室系列產品,并負責相關產品的應用推廣,對第1,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魏曉曦:第六完成人,董事長。工作單位: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單位: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8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主持開發“綜治可視化管理平臺”、“社區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警務綜合應用平臺”等相關系統,并負責相關產品的應用推廣,對第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可:第七完成人,教授。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研究大規模視頻圖像分布式存儲技術,提出一種適用于大數據環境的數據流存儲管理方法,開發了“大規模視頻圖像匯聚處理系統”等軟件平臺,對第1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榕魁:第八完成人,總工程師。工作單位: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單位: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參與開發“綜治可視化管理平臺”、“警務綜合應用平臺”等相關系統,并負責相關產品的應用推廣,對第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智彬:第九完成人,高級工程師。工作單位:重慶藍盾電子技術服務公司。完成單位:重慶藍盾電子技術服務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參與開發“藍盾智慧平安城市綜合服務平臺”、“藍盾公共安全公眾綜合服務系統”等軟件平臺;參與研發“可遠程斷電和重啟的信號匯聚傳輸裝置”等產品,并負責相關成果的應用推廣,對第1、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周曦:第十完成人,總裁。工作單位: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單位: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深入研究人臉識別相關技術,提出了基于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方法,實現自然場景下的人臉識別;參與開發了“云從科技智能安防管理系統”、“云從科技智能安全管理系統”和“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并對相關應用進行推廣示范。對第3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胡友強:第十一完成人,副教授。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參與開發“運動目標檢測與識別系統”、“基于視頻圖像的異常行為檢測與分析系統”、“基于視頻圖像的復雜場景結構化分析平臺”等軟件平臺,并負責相關產品的應用推廣,對第3,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夏風:第十二完成人,安防行業部總經理。工作單位: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單位: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參與開發了“云從科技智能安防管理系統”、“云從科技智能安全管理系統”和“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并對相關應用進行推廣示范。對第3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龔衛國:第十三完成人,教授。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參與研究圖像質量提升相關理論技術,參與開發了“視頻圖像質量提升軟件”、“視頻圖像超分辨率重建軟件”、“視頻圖像融合增強軟件”等軟件平臺,并負責相關產品的應用推廣,對第2,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周瀚:第十四完成人,博士生。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參與研究視頻圖像智能技術理論研究,參與開發“運動目標檢測與識別系統”、“基于視頻圖像的異常行為檢測與分析系統”等軟件平臺,對第3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鄭恒毅:第十五完成人,副研究員。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參與研究視頻圖像智能技術理論研究,參與開發“基于視頻圖像的復雜場景結構化分析平臺”等軟件平臺,并負責相關技術推廣,對第3,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項目名稱: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技術研究及應用
三、提名單位: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四、項目簡介:
治安防控工作需要強有力的科技支持與保障,視頻圖像處理與分析技術是案事件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事后追查的重要手段。課題組持續十余年開展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取得創新性成果:
1、主要技術內容
(1)針對視頻圖像系統制式、型號多樣,大范圍、散布式分布的視頻圖像匯聚問題,突破視頻圖像匯集與分布式實時壓縮存儲的技術;
(2)針對早期視頻成像技術局限、設備老化、故障,光照、四季、晝夜、晴雨等成像環境變化所導致的視頻圖像質量低下的問題,突破視頻圖像去噪、超分辨率重建、融合增強技術;
(3)針對治安防控管理對治安事件事前預警、事中處置的需求,突破復雜場景下的可疑目標檢測與跟蹤、異常行為檢測、人臉識別等智能圖像分析技術;
(4)研發一體化集成的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系統,滿足治安防控管理部門日常管理與應急處置需求。
2、技術創新點
(1)提出多信號傳輸與匯聚,基于壓縮感知的視頻圖像高效壓縮,多層級關系的視頻圖像實時分布式存儲方法;開發可遠程斷電和重啟的信號匯聚傳輸裝置、“x3000云存儲系列”等產品;
(2)提出基于統計局部秩特征的視頻圖像去噪、基于SAE和稀疏表示的超分辨率重建、基于字典學習的融合增強技術,形成視頻圖像質量提升系統解決方案;
(3)提出復雜場景下的基于深度學習的可疑目標檢測與跟蹤、異常行為檢測、人臉識別等智能圖像分析方法,開發視頻云作戰室等產品;
(4)綜合應用多種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技術,開發可拓展、可配置的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系統架構。
成果結論為:總體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可靠性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知識產權
(1)授權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公開發明專利1項;發表相關論文22篇;完成軟件著作權登記19項。
4、應用推廣及效益
研制生產的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分析軟硬件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全國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的社區安防、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項目建設,2017-2019三年銷售合同額累計4.73億元?,F場應用表明,系統(產品)運行高效可靠,能滿足治安防控日常管理與應急處置需求,降低了治安案事件發生率,維護了社會穩定。
五、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
本項目由重慶大學(簡稱重大)牽頭,聯合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科云從)、重慶藍盾電子技術服務公司(簡稱藍盾公司)、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紫光華智)、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恒鋒公司)五家單位共同完成。
重慶大學為本成果的第一完成單位,在本項目中為視頻圖像匯聚,視頻圖像質量提升、視頻圖像智能分析提供主要理論技術支撐。尹宏鵬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在本項目中負責整體研究思路的把握,研究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以及項目協調工作。與其他成員共同深入研究了視頻圖像壓縮存儲、視頻圖像質量提升、視頻圖像智能分析理論技術,主持研發了“視頻圖像質量提升軟件”、“運動目標檢測與識別系統”等系統平臺,參與研發了視頻云作戰室等系列產品。完成人李偉紅、張可、龔衛國、胡友強、周瀚、鄭恒毅均為重慶大學項目組的核心成員,是本項目專利的主要發明人、論文的主要作者以及軟件系統的開發者。
中科云從為本成果的第二完成單位,在本項目中主要為視頻圖像智能分析關鍵技術提供理論研究,研發人臉識別與分析相關產品。自2015年成立之初,中科云從在智能圖像處理領域與重慶大學展開深度合作,并共同開展了 “社會治安動態防控系統中人臉識別應用技術研究”項目合作。項目成果完成人溫浩、周曦和李夏風均為中科云從技術負責人,在本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與重慶大學共同研究了復雜場景下的人臉識別相關技術;研發了“云從科技智能安防管理系統”、“云從科技智能安全管理系統”和“動態人臉識別系統”等軟件系統平臺;開發了火眼跨鏡追蹤系統、歐神視圖匯聚分析平臺等產品;并負責相關產品在各地的應用推廣與示范,形成合同銷售額1.42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
藍盾公司為本成果的第三完成單位,在本項目中主要負責視頻圖像匯聚技術研究以及智慧平安城市綜合服務平臺開發。自2013年,藍盾公司與重慶大學開始產學研合作,雙方共同承擔了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重慶南岸智慧型平安城市綜合技術應用示范”。此后,雙方一直針對面向治安防控的智能圖像處理與分析軟硬件設備研發保持密切合作。項目成果完成人彭濤、張智彬是藍盾公司技術負責人,主持研發了視頻圖像匯聚相關軟件平臺,開發了“可遠程斷電和重啟的信號匯聚傳輸裝置”等視頻圖像傳輸相關產品;負責相關產品在重慶市公安局南岸區分區、墊江縣公安局等地的應用推廣與示范,驗證與完善了本項目所提技術,形成合同銷售額八千余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
紫光華智為本成果的第四完成單位,在本項目中負責將重慶大學研究的視頻圖像匯聚,視頻圖像質量提升、視頻圖像智能分析技術集成于公司云存儲系列、視頻云作戰室等產品上,并對相關成果進行推廣應用。自公司成立以來,紫光華智與重慶大學在智能圖像處理領域與重慶大學展開深度合作,并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項目成果完成人王義是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參與研究視頻圖像存儲、匯集技術;負責將重慶大學等單位所提出的理論技術集成到x3000云存儲系列、視頻云作戰室系列產品;負責相關產品在重慶市兩江新區、渝北區,北京市順義區等地的智慧社區、智慧城市建設形目中實現應用的應用推廣,驗證與完善了本項目所提技術,形成合同銷售額一億余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
恒鋒公司為本成果的第五完成單位,主要負責組織本項目成果的工程化應用,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自2015年以來,恒鋒公司與重慶大學在智能圖像處理領域與重慶大學展開深度合作,并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項目成果完成人魏曉曦、陳榕魁是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主要負責將重慶大學等單位所提出的理論技術集成到相關綜合應用軟件平臺;負責平臺在重慶市黔江區、奉節縣、彭水縣,海南省瓊海市,福建省漳州市等地的平安城市建設相關工程中推廣示范應用,驗證與完善了本項目所提技術,形成合同銷售額兩億余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
六、推廣應用情況:
2014年開始,項目組成員即在全國推廣面向治安防控的視頻圖像智能處理與分析技術,先后在重慶市兩江新區、渝北區、彭水縣、奉節縣,北京市順義區,海南省瓊海市,福建省漳州市等全國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的平安城市、雪亮城市建設工程中得到應用,2017-2019三年銷售合同額累計4.73億元,有效降低了治安案件發生率,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
七、本項目成果曾獲科技獎勵情況:
無
八、主要知識產權證明目錄:
知識產權類別 | 知識產權具體名稱 | 權利人 | 備注 |
發明專利 | 一種適用于大數據環境的數據流存儲管理方法及系統 | 重慶大學 |
授權號 ZL201610036989.0 |
發明專利 | 一種基于SAE和稀疏表示的圖像超分辨率方法 | 重慶大學 |
授權號 ZL201610037159.X |
發明專利 | 一種視覺跟蹤系統及方法 | 重慶大學 |
授權號 ZL201510293764.9 |
發明專利 | 一種基于多任務深度學習網絡的訓練、識別方法及系統 | 重慶中科云叢科技有限公司 |
授權號 ZL201010608289.7 |
發明專利 | 一種人臉門禁識別方法、系統、計算機存儲介質及設備 | 重慶中科云叢科技有限公司 | 授權號ZL201811268725.3 |
發明專利 | 一種基于光學輪廓波變換的圖像壓縮方法 | 重慶大學 |
授權號 ZL201210534230.7 |
發明專利 | 基于統計局部秩特征的圖像去噪方法 | 重慶大學 |
授權號 ZL201610435536.5 |
論文 | A novel multi-focus image fusion approach based on image decomposition | 重慶大學 | ESI高被引論文 |
計算機軟件著作 | 云從科技智能安全管理系統V1.0 | 重慶中科云叢科技有限公司 |
登記號 2017SR355680 |
計算機軟件著作 | 藍盾智慧平安城市綜合服務平臺 V2.0 | 重慶藍盾電子技術服務公司 |
登記號 2016SR320240 |
尹宏鵬:第一完成人,教授。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研究思路的把握,研究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以及協調項目的順利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總工作量的8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對大規模視頻匯聚技術、視頻圖像質量提升技術、視頻圖像智能分析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主持開發了“視頻圖像質量提升軟件”、“運動目標檢測與識別系統”等軟件平臺、參與開發了研發x3000云存儲系列、視頻云作戰室系列產品,對第1、2、3、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偉紅:第二完成人,教授。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主要負責項目的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工作。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8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對視頻圖像質量提升技術進行了理論研究,設計了一種基于統計局部秩特征的圖像去噪方法;提出了一種基于局部秩先驗的單幅圖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對第2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溫浩:第三完成人,博士,聯合創始人兼學術總監。工作單位: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單位: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8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主持開發了“云從科技智能安防管理系統”、“云從科技智能安全管理系統”和“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對第3、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彭濤:第四完成人,副總經理。工作單位:重慶藍盾電子技術服務公司。完成單位:重慶藍盾電子技術服務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8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研發“可遠程斷電和重啟的信號匯聚傳輸裝置”等,并負責相關成果的應用推廣,對第1、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義:第五完成人,副總裁。工作單位: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單位: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8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參與研究視頻圖像存儲、匯集技術;研發x3000云存儲系列、視頻云作戰室系列產品,并負責相關產品的應用推廣,對第1,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魏曉曦:第六完成人,董事長。工作單位: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單位: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8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主持開發“綜治可視化管理平臺”、“社區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警務綜合應用平臺”等相關系統,并負責相關產品的應用推廣,對第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可:第七完成人,教授。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研究大規模視頻圖像分布式存儲技術,提出一種適用于大數據環境的數據流存儲管理方法,開發了“大規模視頻圖像匯聚處理系統”等軟件平臺,對第1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榕魁:第八完成人,總工程師。工作單位: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單位: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參與開發“綜治可視化管理平臺”、“警務綜合應用平臺”等相關系統,并負責相關產品的應用推廣,對第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智彬:第九完成人,高級工程師。工作單位:重慶藍盾電子技術服務公司。完成單位:重慶藍盾電子技術服務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參與開發“藍盾智慧平安城市綜合服務平臺”、“藍盾公共安全公眾綜合服務系統”等軟件平臺;參與研發“可遠程斷電和重啟的信號匯聚傳輸裝置”等產品,并負責相關成果的應用推廣,對第1、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周曦:第十完成人,總裁。工作單位: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單位: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深入研究人臉識別相關技術,提出了基于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方法,實現自然場景下的人臉識別;參與開發了“云從科技智能安防管理系統”、“云從科技智能安全管理系統”和“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并對相關應用進行推廣示范。對第3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胡友強:第十一完成人,副教授。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參與開發“運動目標檢測與識別系統”、“基于視頻圖像的異常行為檢測與分析系統”、“基于視頻圖像的復雜場景結構化分析平臺”等軟件平臺,并負責相關產品的應用推廣,對第3,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夏風:第十二完成人,安防行業部總經理。工作單位: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單位: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參與開發了“云從科技智能安防管理系統”、“云從科技智能安全管理系統”和“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并對相關應用進行推廣示范。對第3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龔衛國:第十三完成人,教授。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參與研究圖像質量提升相關理論技術,參與開發了“視頻圖像質量提升軟件”、“視頻圖像超分辨率重建軟件”、“視頻圖像融合增強軟件”等軟件平臺,并負責相關產品的應用推廣,對第2,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周瀚:第十四完成人,博士生。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參與研究視頻圖像智能技術理論研究,參與開發“運動目標檢測與識別系統”、“基于視頻圖像的異常行為檢測與分析系統”等軟件平臺,對第3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
鄭恒毅:第十五完成人,副研究員。工作單位:重慶大學。完成單位:重慶大學。在項目中負責協助研究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的制定與實施、協調項目的完成。在該項目研究中投入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60%。對本項目主要創造性貢獻包括:參與研究視頻圖像智能技術理論研究,參與開發“基于視頻圖像的復雜場景結構化分析平臺”等軟件平臺,并負責相關技術推廣,對第3,4項創新點做出了重要貢獻。